审计处
现在是:
最新消息:

→ 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文化建设 ←


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

宫军·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研究简报第16期(总第246期)

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文化建设紧密相关。审计文化影响力,现实中集中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审计文化建设活动及其直接作用和成果。

一、审计文化影响力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概括地说,审计文化影响力是审计文化在审计实践活动和国家治理活动中的影响力。审计文化在审计关系、国家治理活动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影响力,是国家审计本质作用的体现,是审计文化的一种外部影响力;而审计文化在审计实践活动中的影响力,是国家审计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是审计文化的一种内部影响力。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和内部影响力,是审计文化影响力研究的两种视角。

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着眼于审计文化的客观效果,着眼于审计的国家治理职能的发挥,着眼于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完善和促进,着眼于审计的宏观作用和社会效果。1985年审计署就提出:“通过审计监督,为宏观决策服务。”“当前审计监督要为经济改革服务”。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1994年审计署提出:审计监督工作要上层次、求深度,逐步扩大对政府财经部门和管理财政财务收支一级单位的审计;从检查财政财务收支入手,深入了解和分析财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997年审计署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998年审计署提出,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 从审计系统简明审计定义的大讨论,到审计是民主法治工具的论断,再到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的新概括,可以看出,我国审计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正是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过程,也是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日益增强和扩大的过程。

审计文化的内部影响力着眼于审计系统的文化发展,着眼于先进审计文化的引领作用,着眼于审计文化的建设。1998年审计署提出,实行“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加强人、法、技建设。 2008年审计署又提出,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机制,创新审计方式,创新审计队伍管理模式,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其实质,就是用科学的审计理念和审计精神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推动审计管理不断进步。

审计文化影响力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系统。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审计文化内部影响力,而审计文化内部影响力最终还要转化为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既反映了审计的功能与作用,也反映了审计本质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审计文化内部影响力则是相对于审计实践活动的时代影响力。本文主要研究审计文化内部影响力。

二、审计文化影响力的内涵与特征

审计文化影响力,是审计文化在审计系统内部的影响力,是审计文化相对于审计实践活动和审计各项工作的影响力。

审计文化影响力具有历史继承性。当今中国的审计文化,拥有几千年的民族审计文化的积淀,拥有近百年革命根据地审计文化的传承。中国审计文化的历史是自立于其他民族、国家之间审计文化的“基因身份证”。深入研究、充分继承中国优秀审计历史文化,是审计文化建设永远的重要课题。审计文化的内部影响力中自然包含着优秀审计历史文化的力量。

审计文化影响力具有时代开拓性。审计文化影响力总是立足于现实的审计实践,立足于审计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往往具有深刻的理论创新和强大的感召力。它代表了审计的方向,是引导人们积极、勇敢地向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一种促进力、推动力。

审计文化影响力具有开放性。审计文化影响力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它始终要不断吸收审计以外的相关领域的先进文化思想,并以此作为审计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始终要主动借鉴国外审计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

审计文化影响力的现实形式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主观能动的审计文化建设活动。与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重在审计文化作用的效果不同,审计文化影响力的重点是对现实审计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是以提高审计整体能力为目的的审计文化建设活动。

三、审计文化影响力的实践转化形式

当今审计的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审计组织形式的变革等,但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以科学审计理念为代表的审计文化意识、观念、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应用与转化。审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审计文化的发展。

审计文化意识可以分为自发、自觉和理性等三种状态。审计人员的习惯性意识、经验性意识,应属于自发的审计文化意识,属于以感性为主的文化意识。审计人员主动向上的工作热情、积极努力,可以看作是自觉的审计文化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严格地讲,仍属于感性文化意识的范畴,它与代表审计发展方向的审计文化意识还有距离。只有经过加工、提炼才能上升为一定的审计文化观念。而审计人员在明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度自觉的意识,则是审计文化意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的审计文化意识。当审计文化意识从自发状态上升为理性观念基础上的高度自觉状态时,审计文化意识就会变得更加明确、更加深刻。高度自觉的审计文化意识释放的能量或产生的影响,是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的力量源泉。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进自发意识向自觉意识的转化和自觉意识向理性意识(观念)的转化。

审计文化通常主要是以观念形态存在,但是,随着审计文化建设的发展,审计文化的观念形态向审计文化的实践形态的转化,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重要审计文化现象。审计价值观念与审计活动中的审计价值判断,审计道德观念与审计职业道德实践,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成果应用等等,审计文化的观念形态向审计文化的实践形态的转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现代审计文化发展中,审计文化观念与审计文化实践的关系日趋密切,甚至密不可分。正是通过这种转化,审计文化观念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

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审计价值理念作为一种审计机关积极倡导的审计理念,经过精炼形象的概括,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方式,在审计实践中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审计价值理念的形式包括简明审计定义和审计本质认识的新概括,包括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以及审计标志等。不断探索运用适当的、与时俱进的审计价值理念的表现形式,是表达和传播审计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审计文化影响力重在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文化影响力的发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领导者积极倡导、审计人员广泛参与的审计文化主动建设的过程。

(一)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审计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先进审计文化的建设,而先进审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是文化创造的精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国家审计本质理论最新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审计文化的精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步完善、丰富审计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审计理论界的重大课题;从不断满足审计人员精神需求的角度,努力总结、创造出适合审计人员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多种表现形式,是审计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二)国家审计理论建设

关于国家审计的研究,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基于审计的一般理论(主要是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审计体系加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国家审计已经超越了传统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单纯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很难解释国家审计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功能,更无法解释当代国家审计不断发展的创新实践。当代的国家审计,其本质特征日益显现,国家审计适应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求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国家审计的专门化研究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国家审计理论的建设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国家审计是与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系统紧密相关的,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是国家治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民主法治的工具。国家审计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当代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国家审计理论是一种实践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国家审计理论的基本品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从时代需求的变化与发展来观察国家审计的时代特点,是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视角;从国家审计理论对国家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来研究国家审计满足时代需求的国家审计功能与作用,是国家审计本质的根本要求。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主要针对现实的国家审计实践,同时着眼国家审计的发展和未来。

(三)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文化影响力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影响力,是对广大审计人员的影响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审计队伍的建设,是人才的建设,就是用先进的审计文化影响人、引导人、团结人、培育人。

建设审计人才培育体系。当代审计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层次的趋势。审计的政策性、法治性、民生性、绩效性日益突出,亟需综合性的高端人才;审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亟需计算机审计的专业人才;审计的对象领域非常广泛,亟需相关领域的专门审计人才;审计项目中大项目比例显著上升,亟需适应大项目要求的审计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审计人才培育体系,培育适应审计要求的各种层次的专门人才,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减少后顾之忧;创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事业空间、用武之地,鼓励实干、创新;创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以争先为荣。

建立审计组人才配置的新理念。审计组是审计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审计组的人才构成和组合机制对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水平至关重要。审计人员不可能什么都会,但是,通过审计组的人才合理配置,就可以避免审计人员的知识短板,形成审计组的整体优势。

五、先进审计文化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时代追求

审计文化的形态和作用广泛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而最高层次的审计文化理念,则是以科学思想、创新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情操和职业追求为内涵的审计人生观与审计价值观,以及由此而外化的审计职业理想和高度的审计行为自觉。这种最高层次的审计文化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表现为对先进审计文化的时代追求。

(一)先进审计文化具有正确的引导力

先进审计文化通常是由领导者和领导集体提出并倡导的主流文化,代表了审计文化的方向。先进审计文化首先是一种行政组织文化。它是与一定的行政权力结合在一起的。领导者和领导集体的身体力行和积极倡导,是先进审计文化形成、发展并发挥影响力的首要条件。先进审计文化很难自发形成。先进审计文化正是在领导者的倡导中逐步形成主流审计文化。

先进审计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与时俱进性,就是与国家治理需求的时代适应性。从中国古代的官计审计、上计审计、勾检审计、科道审计,到国民政府的“监审合一”审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审计,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主流审计文化的时代特征。当今中国的先进审计文化集中体现在科学审计理念上,体现在审计本质的最新理论上。

先进审计文化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与审计实践的历史进程相协调的完善过程。先进审计文化需要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准备,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服人。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先进审计文化,才能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

(二)先进审计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先进审计文化以审计人员为第一要素,进而影响审计行为和审计产品。

先进审计文化以其科学的价值判断和鲜明的价值指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审计队伍的整体建设中具有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审计文化中先进审计理念、崇高职业道德的丰富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而良好的审计效能,体现着审计文化的精神追求。先进的审计文化,能够赋予人们正确的审计思想、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远大的审计理想,使人们形成良好的事业期待和产生高度的文化自觉。

(三)先进审计文化代表主流审计文化

先进审计文化不仅是领导者提倡的,也是来自审计队伍的,更要走向审计人员实践的。先进审计文化代表着主流审计文化。

先进审计文化与审计实践具有天然的联系。审计人员的实践活动是先进审计文化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来源,是先进审计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先进审计文化正是对审计人员精神需求的深刻概括,正是对审计人员审计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正是对审计人员理论与实践困惑的科学释疑。

先进审计文化是属于广大审计人员自己的文化,是审计人员主动参与和创造的文化。特别是随着现代审计的发展,审计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广大审计干部往往更深地参与了先进审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先进审计文化越来越表现为广大审计干部的审计文化需求和审计文化生活。。

先进审计文化是走向审计实践的文化,是解决中国审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文化,是用来塑造人的思想、导引人的生活、影响人的行为的文化,是服务审计人员审计实践的文化。先进审计文化代表了审计人员的根本利益与心声,满足了审计人员的精神需要与喜爱,符合审计人员的审美习惯与珍重,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先进审计文化的根本目的,是用审计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审计队伍,形成统一的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形成共同的科学审计理念,形成基本的审计道德规范。先进审计文化一旦为广大审计人员所接受,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规范性力量,一种体现先进审计文化价值的自觉性的制度性力量。这种基于审计人员价值理性的习惯性和自觉性力量,不是规范、制度,胜似规范、制度,是无形的强大力量。

 

参考资料:

1.刘家义: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2.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审计研究,2011年第3期。

3.辛鸣:“软实力”背后的“硬要求”,学习时报,20111024日。

4.郝立新:文化软实力的特点与提升路径,人民日报,2012216日。  

上一条: 光明日报:把握“两学一做”的文化内涵 下一条: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闭

学校网站 组织机构 组织理念 新闻公告 政策法规 服务指南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西安工程大学 审计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审计处

Copyright www.xpu.edu.cn 2011 ALL Right Reserved